所在位置: 首页> 公司新闻> 其它>
产品中心
  • 联系人 : 杨经理
  • 联系电话 : 021-59770169
  • 传真 : 021-59770169
  • 移动电话 : 13818814354
  • 地址 : 上海市杨浦区宁国路313弄龙泽大厦9号楼1504室
  • Email : cnbanhe@163.com
  • 邮编 : 200090
新闻详情

从产业整合角度看未来化工品价格走势

日期:2025-05-29 04:38
浏览次数:1628
摘要:
       笔者有幸代表冠通期货经济有限公司应邀参加了大连商品交易所组织的**华北地区化工产品产业链调研活动。在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中,走访了天津、河北以及山东的多家企业,从上游原料生产企业,到中间的现货贸易商、交割仓库,到下游的化工产品加工企业,基本覆盖了PE以及PVC全部的上下游企业,掌握了**手的资料,同时也对整个产业链有了新的、**的了解。在调研活动结束之际,想借此机会对整个考察做一个总结。
  
  一、LLDPE行业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简称PE,下同)主要由两种生产途径。一种有原油开始,其产业链如下:石油-石脑油-乙烯-聚乙烯-塑料加工企业-消费者;还有一种从天然气制取,具体产业链:天然气-乙烯-聚乙烯-塑料加工企业-消费者。
  
  目前国内外生产PE主要采用石油路线,而中东地区的部分国家采用天然气线路,该方法成本较低,但所占比例较小。由于PE的生产方法工艺复杂,门槛较高,因此国内PE市场绝大部份由中石油和中石化这两家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控制,加上部分进口。总体来说PE的产业链较短,上游相对封闭,PE的价格完全被上游中石化和中石油所垄断,未来上游不存在行业整合的可能。
  
  与此相反的是,PE行业中下游企业由于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在今天中石油、中石化控制PE价格,压制下游利润的大背景下,开始不断整合。笔者在考察中走访了多家PE的中间贸易商和加工企业,发现这两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中间贸易商开始涉足下游生产加工行(601398,股吧)业,而加工生产商也涉足贸易,进行PE的进出口采购。通过中下游的产业整合,中间贸易商和加工企业互相融合,通过贸易在进口与国产中选择质优价廉的LLDPE原料,进行生产。同时在期货市场高抛低吸控制库存,这样即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从这个行业传统来说,中间贸易商一般在期货市场比较活跃,对PE价格有一定影响力,但是资金实力普遍较少;而加工生产企业资金实力较强,但对参加期货市场普遍谨慎,对PE价格基本没有太大影响。现在两者的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了这对矛盾。笔者走访过一家PE加工企业原本是现货贸易商,在农膜需求每年增加20%的背景下,利用现货商背景尝试投产加工业,目前加工方面的利润远远超过贸易利润,使其资金实力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产能已扩大到之前的3倍。随着资金实力的壮大,这些企业参加期货交易的能力越来越强,逐渐成为市场主力。而从微观来看,随着中下游企业实力的增加,未来LLDPE成交量和持仓量将会不断增加。
  
  从供需方面看,未来影响PE价格的利空因素主要是国外尤其是中东地区低价位货源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和国内产能的大量上马。
  
  但是目前来看,国外货源的冲击这个担忧还为时过早,因为国外生产企业销售采取的是分地区定价,往往根据销售地区的市场价格确定他们自己的销售价格,这样可以保持丰厚的利润。因此这些产品在销售时往往跟随中石油与中石化的价格,对市场影响不大。而对于国内产能的大幅增加,总的来说基本属于中石化中石油的战略布局。如此大的产能不可能马上释放。同时PE的下游需求旺盛,农用膜、包装膜的需求每年都有接近20%的增幅,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这方面的利空。
  
  因此综合判断PE价格未来走势依然将会保持震荡格局,或随我国经济形势向好而小幅上涨,但若后市上涨过快,则有可能在三或四季度加息预期下引来现货商的大量套利盘打压,将会出现回调。
  
  二、PVC行业
  
  (聚氯乙烯)也有两种生产流程,一种是电石法,电石法通过燃烧焦炭分解石灰石,得到电石,再生成乙炔,后与氯化氢合成氯乙烯,通过聚合装置生成PVC,电石法的特点是生产成本较低,但生产能耗较大,对环境污染严重,国外基本已经淘汰,转向清洁环保的乙烯法生产。
  
  乙烯法和PE的生产方式类似,由原油通过一体化装置直接分级裂解成氯乙烯,再聚合成PVC。它的特点是清洁环保,一体化程度高,中间流程少,能耗低,但是相对成本较高。由于我国资源属于多煤少油类型,除中石油、中石化下属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个别大型企业采用乙烯法制PVC外,绝大多数成产企业采用电石法制PVC。
  
  按照目前国内行业平均价格计算,采用电石法生产PVC每吨成本约在7500元左右,而采用乙烯法生产成本约在7700元。因此,电石法生产拥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再从细节看,在采用乙烯法的企业中,中石化、中石油的下属企业通过一体化装置进行生产,直接从上游原油开始,生产各类化工产品,成本为综合成本,较难计算但总体在乙烯法中是低的。外资企业一般通过总公司配售的EDC、VCM进行生产,成本低于行业内平均水平。剩下的其他企业通过进口EDC和VCM进行生产,成本较高。但整体来说乙烯法生产PVC成本差别不是很大。
  
  在此次考场的过程中笔者走访了齐鲁石化和金牛化工。前者齐鲁石化是中石化的全资子公司,拥有各种化工生产装置,所有产品均是从石油通过一体化装置生产;金牛化工属于地方企业,主要外购EDC和VCM进行PVC生产;两者过去同是上市公司,齐鲁石化被中石化收购而退市,而金牛化工的前身沧州化工因资金链断裂被金牛能源收购,目前因为连续两年亏损而面临退市危险。虽然金牛化工也许是个别现象,但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乙烯法未来的趋势,也就是控制源头原料成本,进行一体化生产。
  
  而就电石法来说,情况就相对复杂,因为电石法工艺涉及的原料较多,包括电、煤、石灰、原盐、氯碱和电石等,有的企业拥有所有的原料因此成本相对较低,有的企业拥有部分,有的全部依靠外购,各自生产成本各不相同。从此次考察的情况看,拥有原材料资源和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在成本上拥有很大优势。
  
  笔者此次走访了山东茌平的信发集团,这是一家以发电为本业,以氧化铝、氢氧化铝为主业,以铝材、PVC生产与加工为辅业的大型集团化民营企业。其采用电石法生产PVC,目前年生产能力20万吨,基本超负荷运转,另有40万吨项目即将建成投入使用。集团拥有PVC生产中所有的上游原料,从原盐到电力,从煤炭到烧碱,所有的上游原料都是其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因此其PVC生产成本估计在行业中应该是低的。以其用电费来说,行业平均值在每度0.7元左右,而信发集团的成本在0.4元。由于打通了上下产业链,该集团生产的PVC在价格上拥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估计远低于业内7500元/吨的平均水平。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新疆天业、中泰化学等西部企业身上,其整合上游煤炭产业,同时也积极打造下游加工行业,通过高附加值产品,增加企业利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因此笔者大胆预测,在未来几年里,在石油高位运行的背景下,国产PVC将继续以电石法为主,同时随着电石法新产能的扩张,乙烯法面临继续收缩,特别是中小型外购EDC和VCM的企业,由于受到原料价格的限制,将逐步被市场淘汰。同时,电石法较乙烯法具有明显优势,类似信发集团、新疆天业这样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解决污染能耗问题的前提下将会不断挤占乙烯法致PVC企业的生存环境。
  
  其次,长久以来,中国PVC市场属于一个完全竞争市场,没有一家企业具有定价权。但是笔者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加入资源的整合、全产业链规模效应的发展,终将出现PE行业里类似于中石油和中石化这样的龙头企业,同时将终拥有PVC的定价权。从目前生产成本以及扩张产能来看,这样的企业必将出现在采用电石法的企业中。而笔者相信如果企业管理不出现问题的话,这个龙头企业必将是信发集团。因为它相对于西部的企业来说,还拥有一定的运输成本优势。
  
  因此,基于PVC行业将出现类似于氧化铝行业那样大规模**的假设,笔者综合判断未来PVC的价格短期内将随宏观经济走好而走高,但放在长期看,未来几年内其价格必将向电石法企业的出厂价格靠拢,甚至终将有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决定价格。